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被评为“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”
重磅好消息!在学校申报、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基础上,经专家评估,网上公示,上海市教委经研究决定,命名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、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、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为“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”。那么什么是特色普通高中?阿拉华政附中到底是凭借什么特色评选上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的?一起来看——
什么是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
我们首先来看一下,对特色高中的定义:
根据《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16-2018)》,“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”是指能主动适应上海城市功能定位、社会和地域经济发展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,有惠及全体学生、较为成熟的特色课程体系及实施体系,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稳定独特办学风格的普通高中学校(含完中、十二年一贯制、十五年一贯制学校的高中部)。
“特色高中”的建立是为了推动本市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,促进高中学校错位发展、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。
华政附中的特色
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原名番禺中学,是一所有历史的老校。2009年12月,在长宁区政府、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,学校与华东政法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,并正式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。老校换新名,借助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科资源,让“尚法”课程走进了中学课堂,让法治精神渗透到基础学科。学校原有校训为“明德精业”,在与华东政法大学联合办学后,融入了“尚法”思想,确立了“明德尚法,品业双馨”的特色办学理念。
经过几年的发展,华政附中“尚法”的教学特色已经从建立“法治教育特色项目”,形成“尚法”主题轴课程群,发展到把“尚法”特色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,建成了以“尚法”为特色的学校教育系统。
具体表现在:
校本课程中多元化的“尚法”课程
目前,华政附中的尚法类校本课程已经有4大类44门。法律知识层面的课程有《生活与法》、《法律文书写作》等,提高学生法律认识、法治实践的课程有《模拟立法》、《班规制定》等,还有学生自主组建社团运用所学进行尚法实践的课程,如《辩论社》、《仲裁社》等;此外还有《法援咨询》、《校园实务听证》、《校园事务管理》等服务类课程。这些校本课程全面回应“尚法”特色的教育目标,与自主选修、限定选修等修习方式结合,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开放的学习资源和修习时空。
2010年,华政附中开设《模拟人大立法》拓展课,高中部学生借此走进上海市人大,亲身体验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过程。曾经有三名同学因为走进人大获得启发,针对《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》进行调研,并向市人大提交建议,其中部分内容在人大立法过程中被采纳。
基础课程中的“尚法”特色
近年来,华政附中语文、数学、物理等基础学科教师也会在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。语文《藏羚羊跪拜》一课,渗透了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等相关内容;数学课中关于车辆追击的问题,会导入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相关知识。物理以周群英老师高一物理《牛顿第一定律惯性》为例,牛顿第一定律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》两个看似两个无关的教学内容,周老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指导学生亲历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过程,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、揭示自然界的这一基本规律和物体的基本属性,同时还巧妙地联系生活分析交通法条文制定的科学依据,最后点出“社会规则往往遵循着事物的基本规律而制定,遵守规则即是尊重规律,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。”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同学懂得法律法规的制定离不开科学知识,感受到认识事物的规律及属性可以趋利避害,让学生产生学科自豪感,同时还无痕地进行“尚法”特色的渗透,增强了学生的尚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。华政附中的“尚法”特色并非只为培养专门的法律人才,学校更希望通过“尚法”这一特色抓手,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、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,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培土播种。
与传统的课桌排列不同,华政附中课堂的座位被排列成圆桌式、正方形式等。这是为了“小组讨论式”的民主课堂而设。从老师满堂灌、学生被动听到学生讨论、教师指导,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,思维活跃度、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。
学校聚焦课堂,创建“基于平等、立于自主、融于开放、成于个性”的民主课堂,赋予学生课堂学习中的话语权、参与权、评价权、决策权等相关民主权利,通过“学程设计、小组合作、课堂听证、组织自治、技术助推”等实施策略,创造最佳育人课堂环境,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潜能,提高学习效率。
华政附中设有专门的“学生事务中心”,60多名学生在这里参与学校管理。每年开学,中心根据学生需要公布一两项校园生活提案,经过听证等模拟立法程序,方可形成属于学生自我管理的校园规则。这样不仅能从学生的角度发现许多老师看不到的问题,还能增强学生参与治校的主人翁意识。
学生在学校需要每天都穿校服吗?校园里如何规范使用手机?每天回家作业能少做一些吗?……在华政附中,这些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,都能由学生自主制定规则。因为这些“规矩”生发于学生,自然大家也都愿意自觉遵守。
不仅如此,每个班的班规,也是由学生和老师按照模拟立法的程序,经过调研、提案、听证、修改等一系列环节共同制订的。随着孩子们的成长,班规每学期根据需求还会进行修订。比如,预备年级比较侧重养成教育,到了初一和初二年级,就更加侧重学习和自我管理。